返回
顶部
首页 > 艾灸科 > 皮肤科 > 正文

口唇湿烂怎么艾灸?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口唇湿烂是指口唇有糜烂的症状,常同时见有口唇肿胀、干燥、裂口、脱屑、结痂等症。本症与医学文献中所记载的“唇风”、“唇疮”、“紧唇”相类似。西医称为慢性唇炎。多因脾胃湿热、血虚风燥所致。

口唇湿烂怎么艾灸?

【概述】

口唇湿烂是指口唇有糜烂的症状,常同时见有口唇肿胀、干燥、裂口、脱屑、结痂等症。本症与医学文献中所记载的“唇风”、“唇疮”、“紧唇”相类似。西医称为慢性唇炎。多因脾胃湿热、血虚风燥所致。

【症状】

(1)脾胃湿热:多见于下唇偏重,伴有肿胀和黄色痂皮,或层层鳞屑剥脱,痂脱落后底层光亮色红,其上又不断有新痂形成,可出现裂口有烧灼感触痛,反复不愈,舌红苔薄黄,脉沉弦。
(2)脾胃蕴湿:唇缘肿胀湿烂,其底不红,渗液较多,干后结痂灰白、裂口、脱屑,时轻时重,有微痒痛感。伴脘腹胀满,口淡纳呆。舌胖淡,苔白微腻,脉濡。
(3)气滞血瘀:口唇部皮肤增厚,色黯红,或淡红色,常附着有脱屑,有时表面可有萎缩,面颊鼻背可出现同样斑块,发生在面颊,皮损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
(4)血虚风燥:唇缘部湿烂并见圆形皮损,边缘稍隆起,色淡光亮,口内颊黏膜可见有网状白膜,间或发木发痒,无全身症状,舌质红,苔薄,脉濡细。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脾胃湿热口唇湿烂与脾胃蕴湿口唇湿烂:二者均与脾胃蕴湿有关,前者是脾胃有热或嗜食辛辣,温热熏蒸所致,故常带有明显热象,如自觉有烧灼感,触痛,局部损害常发红、表面常结有黄痂,舌红苔黄等。而后者则是脾胃蕴湿不化,多因脾虚湿盛,运化失职所致,多见唇缘部湿烂,肿胀不红,渗液较多,结痂为灰白色,舌胖淡有齿痕,脉濡。
(2)气滞血瘀口唇湿烂与血虚风燥口唇湿烂:二者同为虚证,且均与血分有关。但前者由于气机不畅,血随气结,口唇失于濡养所致,其口唇湿烂的特点是:局部皮肤肥厚并浸润斑块,唇缘部呈黯红色,表面有脱屑裂口或见萎缩,同时面颊鼻背也可有同样皮损。后者则多见于胃阴不足,口唇湿润,又脾虚有湿,遂生此症,其口唇湿烂的特点为:唇缘部色淡光亮,脱屑,口内颊黏膜可见有网状白膜,间或发木发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合谷 48 30 双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内庭 48 30 双穴
大都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阴陵泉 48 3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胃俞 54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膈俞 54 50 双穴
血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一般,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治疗期间多食苹果,少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日晒,风大季节口唇常以油质润之。戒除吸烟、咬唇、舐唇等不良习惯。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鸡眼怎么艾灸?
鸡眼怎么艾灸?
鸡眼又名肉刺,大多生于足底前端和足趾间。多因穿紧窄的鞋子或足骨畸形,使足部受到长时间的间歇性挤压、摩擦而引起。
  • 皮肤科
  • 2023-03-15 03:18
  • 35 0 0
+1
冻疮怎么艾灸?
冻疮怎么艾灸?
冻疮多发生在严冬寒冷季节,好发于手、足末梢掌侧和足跟、耳廓等处。且容易复发。多因严冬季节静坐少动,严寒侵袭,致气血运行不畅,寒凝瘀滞,阻遏肌肤所致。
  • 皮肤科
  • 2023-03-15 03:18
  • 6 0 0
+1
阴囊湿疹怎么艾灸?
阴囊湿疹怎么艾灸?
阴囊湿疹古称绣球风或肾囊风,亦属湿疹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因久坐潮湿之地,被湿气所侵,湿郁化热;或下焦湿热,风邪外袭,而致风、湿、热邪客于阴囊...
  • 皮肤科
  • 2023-03-15 03:18
  • 15 0 0
+1
面生粉刺怎么艾灸?
面生粉刺怎么艾灸?
面生粉刺简称粉刺。又名痤疮、青春痘。本病多发生于男女青春期,尤以颜面部为多,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部。临床尤以女性为多。多因肺热或血热郁滞肌肤所致...
  • 皮肤科
  • 2023-03-15 03:18
  • 7 0 0
+1
腋臭怎么艾灸?
腋臭怎么艾灸?
腋臭又召狐臭,或体气,俗名臭汗。本病好发于腋下,多见于青年男女,尤以女性为多。多因湿热内郁或因遗传所致。
  • 皮肤科
  • 2023-03-15 03:18
  • 33 0 0
+1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